本报记者 王玉萍
28日,第六届福州市社科界学术年会主论坛——福州乡村产业振兴论坛在闽清县上莲乡举办,来自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11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农业产业从业者,围绕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等议题,深入分析我市当前“三农”工作尤其是乡村产业振兴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把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路径,以社科研究成果服务福州乡村振兴。
给农产品注入文化故事
乡村历史文化是乡村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隋福民,作了题为《以历史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一个机制设计的视角》的主旨发言。
“历史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可以通过给农产品注入文化故事,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品位要求。”隋福民说,福州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海洋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在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中确定合理的商业模式,以机制设计视角更好地让农户在历史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正面的作用。
“要开发福品发展新赛道,将统筹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助力福州乡村产业发展。”福建江夏学院副校长、研究员朱四海认为,福品消费是新时代满足美好生活的新产业、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新业态、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模式,要推进福品发展品质革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福”文化赋能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一体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福”文化;推进生产和市场双核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施创新驱动福品发展新战略。
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
乡村产业如何打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郑凤田,作了题为《从产业角度推动福州城乡融合发展实践研究》的主旨发言。
“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郑凤田说,我国乡村产业现实短板十分突出,不少地区存在产业发展基础不牢、联农带农机制不够持续稳固、产业配套支持政策落实不够精准有效等问题,乡村产业特殊使命空前艰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州要依托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生态资产管理,把生态资产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博士丁斐建议,用生态资产助力乡村振兴。他在视频中说,广袤农村地区是各类生态资产的富集地,福州乡村生态资源资产十分丰富,许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深远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都出自福州,在以生态资产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占得先机。
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副研究员郭莉认为,福州要以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倡共享理念,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主导产业生态链条逐步向高端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密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破解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密码”?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教授何可在视频中表示,若想有效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短缺、流失、结构失衡等问题,不仅要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一批乡村产业品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乡村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实现乡村产业人才优化配置,还要厚植乡土情怀,培育和留住乡村产业人才。
米兰(中国)Mila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侯俊东表示,福州亟需破解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治理面临的难题,社会组织参与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和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构建‘一核多元、双重借道、三重赋能’的乡村振兴协同格局,建立助力社会组织打通乡村互助关系网、构建基层社会新格局、夯实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能力的‘情感—技术—制度’三维治理框架。”
论坛现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导黄森慰课题组,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讲师翁清清等也作了发言,围绕福州的乡村振兴提出独到见解。
本次论坛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社科联、市农业农村局、闽清县政府联合主办。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组织专家学者持续深入一线开展靶向研究、项目攻关,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福州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社科界智慧力量。
链接:讲好文化故事 琢磨透“土特产” (fznews.com.cn)
(原载《福州日报》2023年12月29日)